指导老师:高级身心疗愈师、OH卡心理咨询师李文达
孩子信息:嘉嘉,16岁,男孩
基本情况:嘉嘉升入高中后开始频频请假,直到再也不去学校,在家的日子里整天黑白颠倒玩游戏,不和父母交流,唯一的交流是争吵。
近期改变:经专家指导,嘉嘉和父母的关系缓和了很多,已经顺利返回学校,正在积极学习,整个人阳光了许多。
16岁,本应是青春洋溢、在校园里肆意挥洒汗水的年纪,可我们的儿子,却在这最美的年纪深陷在生活的泥沼中,挣扎着难以自拔。
一、充满硝烟的家儿子从高一上学期断断续续请假,到今年年初彻底告别校园,他已经在家摆烂了近半年。
这半年里,我们家的空气仿佛都是凝固的,充斥着他的暴躁、我们的焦虑,和无尽的沉默。
展开剩余87%他彻底不去学校后,生活完全乱了套,每天黑白颠倒,饮食不规律,游戏成了他唯一的伙伴,键盘鼠标的敲击声,是他与这个世界仅有的联系。
我们试图靠近,却只换来他的大喊大叫和摔门声。
“别管我!”“烦不烦!”“你们根本就不懂!” 这些话像刀子一样扎在我们心上。
我们不明白,那个曾经也会笑着和我们分享学校趣事的儿子,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因为儿子的问题,我和他妈妈没少争吵,但儿子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甚至先后三次离家出走,每一次都让我们胆战心惊。
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和我们沟通,眼神里充满了敌意和不耐烦。
我们看着他因为睡眠障碍而黑重的眼圈,感受着他情绪的阴晴不定,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沉沦。
在我们几乎被绝望吞噬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倍赋力家庭教育,并且和倍赋力的李老师取得了联系。
二、难以言说的入学经历李老师没有急于评判孩子,而是耐心地引导我们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尤其是他在学校的经历。
在李老师的层层剖析下,我们才逐渐拼凑出儿子内心世界的全貌。
原来,早在学校时,他就已经承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压力。
军训时,同学无意的碰撞,在他敏感的内心却被解读为“欺负”,让他觉得在集体中孤立无援;
宿舍里,舍友的作息习惯严重影响他的睡眠,他多次向老师反映,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长期的失眠让他身心俱疲,与舍友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这些在学校积累的负面情绪,他无处宣泄,也无法向我们倾诉。
回到家,我们非但没有成为他的避风港,反而因为学习问题给了他更大的压力。
我们对成绩的过度关注,严格的管教方式,让他感到窒息。
他觉得我们只爱他的分数,不爱他这个人。
他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渴望有一个能让他安心睡眠的环境,渴望能有朋友可以倾诉,但这些需求,在我们过去“唯成绩论”的观念下,都被无情地忽略了。
他的“敌对”“离家出走”“沉迷游戏”,其实都是他内心痛苦和无助的呐喊,是他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可惜我们当时未能读懂。
李老师告诉我们,孩子不是“坏”,而是“病”了,他的心灵需要被看见,被疗愈。
三、疗愈与赋能李老师为我们制定了一套专属的疗愈方案,核心是“理解”与“赋能”。
1 理解与共情李老师通过隐形介入与儿子建立信任关系,并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他没有指责儿子沉迷游戏,而是先理解游戏对孩子而言的意义——那是他逃避现实、获得成就感的唯一途径。
他共情儿子在学校遭遇的不公和委屈,肯定他曾经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比如找老师反映宿舍问题)。
当儿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时,那颗坚硬的心开始慢慢软化。
与此同时,李老师也把我们的担忧和爱,用儿子能够接受的方式“翻译”给他听。
比如:妈妈的严格管教背后,是深度的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是她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爱的方式;
爸爸的沉默,不是不关心,而是不知所措。
他让我们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被看见”。
2 引导与赋能在建立信任后,李老师开始为儿子“赋能”,他发现儿子在游戏中有很强的策略思维和领导能力,便借此进行“身份设置”,引导他思考:“你在游戏中能带领团队取得胜利,这种能力和智慧,如果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做些什么呢?”
他鼓励儿子思考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不仅仅是一个“逃学的学生”,更是一个有潜力、有想法的年轻人。
这种“身份设置”,像一颗火种,慢慢点燃了他内心对未来的些许期待。
3 调整爱的表达李老师指出,孩子的改变,离不开父母的改变。
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学习放手,不再把成绩挂在嘴边,而是尝试关心儿子的感受:“昨晚睡得好吗?”“今天有没有想吃的?”
我们学着主动和儿子沟通,不再是简单的询问,而是分享自己的工作,甚至请教一些游戏相关的问题,努力寻找共同话题。
我们开始尊重他的作息,不再强行要求他“早睡早起”,而是尝试理解他黑白颠倒背后的情绪需求。
我们努力用行动告诉他:无论你怎样,我们都爱你,我们是你永远的后盾。
四、从对抗,到对话改变在悄然发生,最明显的是,儿子和我们之间的“敌对”情绪减少了。
他虽然还是话不多,但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甚至会主动回应我们的关心。
他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作息,虽然反复,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游戏时间也在逐渐减少,他开始愿意走出房间,坐在客厅和家人一起看看电视,甚至偶尔会和我们聊几句游戏以外的话题。
更让我们惊喜的是,他开始“做自己”了。他主动提出想学做菜,会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分享给我们,会和我们讨论他看到的社会新闻。
有一次,他甚至主动和我们说:“我想了一下,也许我可以试试先从一些简单的技能开始学,以后做个游戏设计师也挺好。”
那一刻,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知道,儿子回归学校的路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他内心的创伤也需要时间慢慢愈合。
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为儿子制定了回归学校的计划。
我们和他一起回顾了在学校里的美好回忆,也分析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鼓励他要勇敢地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现在,儿子已经顺利回到了学校。
他结交了一些新朋友,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学习上,他也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看着他每天精神饱满地去学校,开开心心地回家,我们知道,那个曾经阳光开朗的儿子又回来了。
我们知道,儿子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儿子一定能够破茧重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倍赋力家庭教育拥有专业的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心理辅导专家、学习动力提升专家,每位老师均持证上岗,更有从业三十余年的心理学大拿、教授共同指导。已经为53000+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化、定制化的咨询服务,并拥有成熟、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我们会针对您孩子的具体问题策划一套完整的“一对一”解决方案,从头到尾一步步深入分析,极具针对性地为您提供解决办法,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尽快帮您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取得进步、健康成长!
如果您也面临家庭教育的问题,不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倍赋力家庭教育的每一位专家导师,不会轻易放弃每一个孩子!
倍赋力家庭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发布于:山东省正规网上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