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必须/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如“你必须完成作业”“水是生命必需的物质”。2. 暴发/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突然发作,也可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爆发”多用于火山、战争、革命、情绪等方面,强调突然而猛烈。如“山洪暴发”“爆发战争”。3. 苍茫/苍莽:“苍茫”侧重于空阔辽远,常用来形容天空、大地等,给人以迷茫、空廓之感;“苍莽”侧重于茂密、广阔,多形容草木、山林等,强调其繁茂和广袤无垠。如“苍茫的大海”“苍莽的林海”。4. 反映/反应:“反映”指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也可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反映情况”“化学反映”。5. 抚养/扶养:“抚养”主要指长辈对晚辈的抚育、教养;“扶养”则可指平辈之间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互相帮助。如“父母抚养子女”“夫妻相互扶养”。6. 贯穿/贯串:“贯穿”侧重于穿过、连通,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贯串”则侧重于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如思想、线索等。如“这条公路贯穿全县”“这一主题贯串整部作品”。7. 干涉/干预:“干涉”着重于强行参与、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手段过问或制止,含贬义;“干预”侧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中性词,语气比“干涉”轻。如“互不干涉内政”“适当干预经济活动”。8. 工夫/功夫:“工夫”指时间,占用的时间,也可指空闲时间;“功夫”主要指本领、造诣,也可指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如“三天工夫”“中国功夫”。9. 化装/化妆:“化装”指改变装束、容貌,假扮,目的是为了掩盖身份或改变形象;“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主要是为了美化面容。如“化装成乞丐”“化妆打扮”。10. 界限/界线:“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也可指尽头处、限度;“界线”指两个地区分界的线,或不同事物的分界线,侧重于具体的线条。如“思想界限”“两国的界线”。11. 精密/精细:“精密”侧重于精确细密,常用来形容仪器、机械、计算等;“精细”侧重于精致细密,可用于形容工作、手工、思考等方面。如“精密仪器”“精细的工作”。12. 截止/截至:“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后面不能直接跟时间;“截至”表示截止到某个时间,强调“时间”,后面必须跟时间。如“报名截止到明天”“截至昨天,已有百人报名”。13. 考察/考查:“考察”侧重于实地观察、调查,也可指对人的学问、能力等进行观察;“考查”侧重于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对象多为学业、成绩、行为等。如“考察民情”“考查学生的成绩”。14. 滥用/乱用:“滥用”指无限制地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侧重于过度使用;“乱用”指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了那,侧重于使用的混乱。如“滥用职权”“乱用药物”。15. 启示/启事:“启示”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也可指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事”是一种应用文体,为了说明某事而登报或公开发表的文字,如“征稿启事”“寻物启事”。16. 启用/起用:“启用”侧重于开始使用,对象多为物,如“启用新设备”;“起用”侧重于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也可指提拔使用新人,对象为人,如“起用老干部”。17. 圣地/胜地:“圣地”指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也可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胜地”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如“革命圣地延安”“旅游胜地桂林”。18. 树立/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榜样”“树立信心”;“竖立”指垂直地立着,多用于具体事物,如“竖立旗杆”“竖立石碑”。19. 省略/忽略:“省略”指免去、除去,为了表达的简捷,省去不必要的文字或语句;“忽略”指没有注意到,无意中遗漏或没有考虑到某些事物或因素。如“省略主语”“忽略了细节”。20. 题名/提名:“题名”指为留纪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姓名,也可指文章或书籍的名称;“提名”指在评选或选举前提出有当选可能的人的姓名。如“金榜题名”“获得提名奖”。21. 退化/蜕化:“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可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原指虫类脱皮,比喻人变质、变坏,腐化堕落。如“鲸的后腿已退化”“蜕化变质”。22. 委屈/委曲:“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也可指让人受到委屈;“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也可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受委屈了”“告知委曲”。23. 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强调事先确定,如“预定计划”“预定时间”;“预订”指预先订购、订阅等,多用于具体的商品或服务,如“预订机票”“预订酒店”。24. 谋取/牟取:“谋取”指设法取得,是中性词,如“谋取利益”“谋取幸福”;“牟取”指谋取(名利),一般含贬义,如“牟取暴利”“牟取不正当利益”。25. 以至/以致:“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可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如“他非常专注,以至忘记了时间”“他不认真学习,以致考试不及格”。26. 寂静/安静:“寂静”强调没有声音,很静,程度比“安静”深,多用于环境;“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和喧哗,可用于人或环境。如“寂静的夜晚”“教室里很安静”。27. 寂静/幽静:“寂静”着重于没有声音,一片沉寂;“幽静”强调环境清幽、寂静,有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常用来形容山林、小路等地方。如“山谷里一片寂静”“幽静的竹林”。28. 连续/陆续:“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强调事物的连贯性;“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强调事物的间歇性。如“连续三天加班”“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29. 偶尔/偶然:“偶尔”表示间或,有时候,强调次数少,不经常;“偶然”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强调事情发生的意外性和随机性。如“我偶尔会去看电影”“偶然遇到一位老朋友”。30. 品味/品位:“品味”作动词时,指品尝、体味;作名词时,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或人的鉴赏力。“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是名词。如“品味美食”“他的穿着很有品位”。31. 侦察/侦查:“侦察”侧重于观察、了解敌情或地形等情况,多用于军事方面;“侦查”侧重于调查、查探案件的事实真相,多用于司法领域。如“侦察兵”“立案侦查”。32. 题材/体裁:“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如“农村题材的小说”“诗歌的体裁”。33. 严谨/严密:“严谨”侧重于严肃、谨慎、细致,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作风或文章的结构等;“严密”侧重于紧密、没有空隙,也可指没有疏漏,常用来形容组织、结构、计划、防范等。如“严谨的治学态度”“严密的防守”。34. 消逝/消失:“消逝”侧重于慢慢逝去,不再存在,常用来形容时间、声音、光芒等抽象事物;“消失”侧重于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时光消逝”“飞机消失在云层中”。35. 装饰/妆饰:“装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可用于人或物;“妆饰”侧重于用脂粉等打扮,一般用于人。如“装饰房间”“妆饰自己”。36. 震荡/振荡:“震荡”指震动、动荡,如社会震荡、思想震荡等,强调震动的范围大、影响深;“振荡”主要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如钟摆的振荡、电流的振荡等,也可用于抽象的事物,如人心的振荡。37. 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请人解答或加以研究、辨析,如“质疑权威”;“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式,如“不容置疑”“毋庸置疑”。38. 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强调事情的彻底结束,不再继续;“中止”指中途停止,强调事情在进行过程中暂时停下来,还可能继续进行。如“合同终止”“会议中止”。39. 琢磨/捉摸:“琢磨”读“zuó mo”时,指思索、考虑;读“zhuó mó”时,指雕刻和打磨(玉石),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捉摸”“捉摸不透”。40. 毕竟/究竟:“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的确定性,带有强调的语气;“究竟”有“到底”的意思,用于疑问句中,强调对事物真相的探求,也可用于陈述句中,表示强调。如“他毕竟是个孩子”“你究竟想干什么”。41. 度过/渡过:“度过”主要用于时间方面,如“度过假期”“度过童年”;“渡过”主要用于空间方面,特别是指渡过江河湖海等,也可用于比喻义,如“渡过难关”“渡过危机”。42. 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等方面,是静态的概念;“法治”强调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是一种治国理念和方法,是动态的概念。如“健全法制”“实行法治”。43. 功夫/工夫:“功夫”可指本领、造诣,也可指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还可指武术;“工夫”主要指时间,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间。如“绘画功夫很深”“三天工夫就完成了任务”。44. 连接/联结:“连接”侧重于把两个或多个事物首尾相连,使它们相互衔接,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联结”侧重于结合在一起,使事物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强调联系的紧密性和不可分割性,多用于抽象事物。如“连接电线”“文化联结着民族的情感”。45. 启示/启发:“启示”着重指通过一定的事物或现象,使人有所领悟,通常用于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且后面常接“下”等词;“启发”侧重于用一定的事例或道理,打开思路,引起联想,使有所领悟,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如“在他的启示下,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老师的话启发了我”。46. 申明/声明:“申明”指郑重地说明,强调说明的态度严肃认真,一般用于对自己的观点、立场等的阐述;“声明”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可用于个人、团体或组织,其目的是让公众了解情况,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正式性。如“他申明自己的立场”“公司发表了声明”。47. 形式/形势:“形式”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外在表现方式,如“艺术形式”“组织形式”;“形势”指事物发展的状况、趋势,如“政治形势”“经济形势”。48. 修养/休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也可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休养”指休息调养,使身体恢复健康,如“休养身体”“到疗养院休养”。49. 学力/学历:“学力”指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强调实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学历”指学习的经历,通常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是一种受教育程度的证明。如“他的学力很强,虽然没有高学历”。50. 不止/不只:“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后面一般接数量词或动词;“不只”表示不但、不仅,常与“而且”“还”等词搭配使用,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如“他不止一次去过北京”“不只他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以上内容供你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或补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正规网上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