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的日常的诊疗中,副主任医师、任淑红主任经常遇到一些患者,他们平时只关注“空腹血糖”,却忽略了其他几个同样关键的数值。糖尿病管理,就像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维度监测。
就此,任淑红主今天要给糖友们强调三个至关重要的“血糖警戒线”。一旦您的血糖值越过这些“红线”,就预示着并发症的风险正在急剧增加,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就医调整方案!
⚠️ 第一条警戒线:空腹血糖 > 7.0 mmol/L
这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也是我们评估基础血糖控制的基石。
展开剩余78% 任主任解读:空腹血糖持续高于7.0,说明您身体在没有进食的状态下,血糖依然失控。这通常意味着您自身的胰岛素基础分泌严重不足,或肝脏的糖原输出不受控制。长期如此,会持续损害全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 它拉响的“警报”:这是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明确危险信号。如果您的血糖仪多次显示这个数字,就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第二条警戒线:餐后2小时血糖 > 10.0 mmol/L
这个数值反映了您身体处理餐后血糖高峰的能力。
任主任解读:很多糖友空腹血糖尚可,但餐后血糖却“一飞冲天”。餐后2小时血糖若持续超过10.0,说明您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受损,第一时相的胰岛素分泌消失,无法及时压制住餐后的血糖高峰。这种“波涛汹涌”的血糖波动,对血管内皮的冲击比持续性高血糖更大。 它拉响的“警报”:它是导致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的极强驱动因素。同时,它也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 第三条警戒线:糖化血红蛋白 > 7.0%
这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反映了您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任主任解读:如果说空腹和餐后血糖是“快照”,那么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就是您血糖控制的“纪录片”。如果HbA1c持续高于7.0%,说明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高血糖状态。根据大型研究,HbA1c每降低1%,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就会显著下降! 它拉响的“警报”:这是所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心、脑、眼、肾、足)综合风险的整体预警。这个数值超标,意味着您需要全面审视和调整您的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了。❤️ 任主任支招:科学控糖,守住“防线”
如果您的血糖值触及了以上任何一条“警戒线”,请不要恐慌,这正是一个积极的干预信号。以下是我给大家的几点核心建议:
1. 饮食:学会“精打细算”
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因过度饥饿导致的暴饮暴食。在三餐之外,可安排2-3次健康加餐(如一小杯酸奶、几颗坚果)。 调整进餐顺序:我常推荐 “喝汤→吃菜→吃肉→主食”的顺序。先用汤水和蔬菜增加饱腹感,延缓后续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 主食“巧”替换:将一半的白米白面换成糙米、燕麦、藜麦、豆类等全谷物,它们升糖指数低,饱腹感强。2. 运动:坚持“量体裁衣”
有氧运动是基础:每周至少坚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运动时感觉心跳加快、微微出汗即可。 加入力量训练:每周2次的力量训练(如举哑铃、深蹲、弹力带)至关重要!增加肌肉量就是增加了身体的“糖分仓库”,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3. 监测与用药:做到“心中有数”
勤测血糖:不仅要测空腹,更要关注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完整依据。 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减量!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使血糖达标时,医生会为您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如今的降糖药种类很多,作用机制不同,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4. 教育与心态:保持“积极乐观”
学习糖尿病知识:知识是最好的“疫苗”。了解它,才能更好地管理它。 寻求专业帮助:当您感到迷茫或血糖失控时,请务必及时咨询您的医生或糖尿病教育师。我们永远是您最坚实的后盾。✨专家总结
科学控糖远离并发症
任主任提醒各位朋友,管理糖尿病是一场“持久战”,但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这三个“警戒线”是我们航程中的灯塔,提醒我们及时调整方向。
不要因为一次血糖超标而自责,重要的是找到原因,要在专业糖尿病共同照护团队的帮助下持续改进并更好地理解这些关键指标,科学控糖,远离并发症的威胁。
发布于:北京市正规网上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